4008com云顶集团
试析管理的三重境界
发布时间:2009-03-22     作者:信息员     浏览数:2588   分享到:

试析管理的三重境界

文\王录
  第一重境界: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制度建设。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指制度建设。规矩本来是古代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古代工匠用“规”来画圆;“矩”是指曲尺,是木匠打制方形器物的角尺。现代人用规矩指代管理活动中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则、流程程序。“依法治国”和“依法治企”理论,都是说制度建设是管理活动的基础性工作。
  有一则小故事讲到,一位喜欢中国功夫的外国友人来中国旅游,回去时带了少林棍作为纪念,出关时被海关人员拦住了,说棍棒是危险物品,按规定不能带上飞机。外国友人说喜欢中国功夫,想作为留念,说完就在现场表演了一套棍术,海关人员于是放行了。后来,外国友人说中国人干事情没规矩。这则幽默的本意是在调侃过去中国人治社会的弊病,可谓切中要害。
  制度是区别法治与人治的分水岭。以企业管理为例,有制度并按照制度操作,企业就会迈上照章办事的轨道,企业运营就会协调运转;没有制度,凡事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员工干起事来就可能手足无措。企业管理实践中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财务管理等,只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照章办事,做事就会轻车熟路,法治会逐渐取代人治。
  第二重境界:管理的成功秘诀是持之以恒。
  当年延安红军以一万多人的弱小之躯面对国民党军队八百万人的庞然大物,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靠的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坚韧和坚持就是持之以恒的道理,是事业成功的秘笈。荀子《劝学篇》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段话是说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成就事业的不二法门。
  当下,国内企业掀起学习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TPS)”模式热,却学不像,学得走了样。许多企业学习别人,可能形式、样子都学到了,但精神没学到。丰田生产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唯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 “大野耐一精神”。大野耐一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建者与倡导者,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复活之父”、“生产管理的教父”、“穿着工装的圣贤”。大野耐一精神,说到底就两个字:坚持。大野耐一凭着自己的执着,用长达十年才使TPS生产方式在丰田获得成功。可以说,大野耐一精神的实质,就是持之以恒精神。
  所谓“十年磨一剑”、“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树木”……多少类似的语句,都在向我们揭示着坚持、执着的道理。但是,我们干许多事情,往往追求一蹴而就、一举成功,行为越来越短期化,其实正是违背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古圣先贤说,“凡事我但尽心,成功不必在我”,就是着眼长远,说明好多事情都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的奋斗才能见效。毛泽东主席说:一个人干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干好事,不干坏事。说白了,还是说持之以恒的道理。持之以恒之于管理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第三重境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老子在《道德经》提出“道”的基本方法是“无为而治”,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管理”。“无为而治”不是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无管理”当然也不是不管,而是有所管有所不管。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客观规律,是说管理要效法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从现代管理角度讲,就是说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各个层级按照自己的授权体系,持之以恒地去工作,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垂拱而治。
  万科企业领袖王石,一年到头到处登山,是典型的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看似对企业运营漠不关心,实际上他只关心他该关心的大事,日常运营是其他人的事,企业真正形成了协调运转的机制,企业业绩也持续增长、屡创新高。
  总之,制度建设、持之以恒和无为而治是相辅相成的,是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制度建设是规则魅力,持之以恒是执行精神,无为而治是领导艺术。当然,三者并不是严格区分,不同层级可能交叉体现着这三种管理艺术。比如无为而治风格,并不是只有高层领导运用,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在不同领域都可以有所管有所不管,都有其重点管理领域。基层对其岗位的具体操作工作分配精力最多,对企业战略考虑就少;而高层管理者可能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规划企业战略发展事宜,具体执行工作则是基层的事情了。基层有了制度作为操作依据,中层依靠持之以恒精神推动实施,高层领导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境界了。三重境界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就会打造一支具备超级执行力的、无往而不胜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