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com云顶集团
三星的冬泳之道与贝尔斯登的抱团之殇
发布时间:2012-05-04     作者:信息员     浏览数:1472   分享到:

  冬日里,议“过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不妨换个角度,再来思考一下适合于企业过冬的生存之道。
  面对这新一轮经济周期性运行的困难期,不禁想起2008年经济危机时写过的一篇叫《下坡的学习路》的杂文,其中强调的核心内涵是:当面对即将开始的下坡旅程之时,如何有效化解当前的危机、确保高速行驶的经济快车能够平稳、安全、匀速的“软着陆”,如何在旧伤最轻处找到经济的新制衡点,无疑将是对每一个国家、民族、企业乃至个人最具挑战性的考验。现在看来,这无疑依然是一个充分考验企业智慧却也始终令人倍感兴奋的战略课题。
  事实上,每一次危机,不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人的心理,都会产生大大小小的波动与影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我们每次大喊危机来临及其破坏性的时候,往往还有企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生存下来并依然保持着不俗的增长活力。不确定性的特性决定了危机出现的随机性,但为什么还是会有企业存活下来,他们有怎样与众不同的成长路径呢?
  1997年蔓延了几乎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应该是我们这代人所亲历的第一次大的金融危机,我清楚地记得,从东南亚开始,扩展到亚洲四小龙,波及国内产业经济发展,无数的公司企业破产、清盘,从此消失殆尽。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任由宰割,无力回天,其中有一个企业的涅槃重生经历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就是韩国的三星集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韩国,众多财团艰难度日。当时的三星已处于生死边缘,长期负债最糟糕时达到180亿美元,几乎是公司净资产的3倍,濒临倒闭。关键时刻,三星开始了痛苦的自我救赎之旅。通过裁员、缩减费用、剥离不良债权及低利润的业务,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成长契机,并成长为全世界企业的学习榜样。然而,这还没有结束,就在三星通过减法开始断臂自救时,并没有忽略“加法”。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很多芯片厂商都开始减少投资,缩短战线,当时三星却做出了一个相反的决策。1997年秋天,在所有对手都在收缩战线的时候,三星加大了芯片厂的投资,理由很简单:在行业低潮时期的进入可以在将来行业回暖时获得更高回报。如今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也正是这样的成功以及获取的宝贵经验,使得10年后2008年,在世界经济重新处于风雨飘摇的金融风暴之中时,三星已经可以游刃有余地深谙危机中的生存法则。因为,此时的三星,已经有了足够现金抵御经济的寒冬,而且有能力在市场回升时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就如其一位高层人士坦言,“当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就把诸如技术的研发、营销活动、或者是产品外观设计这些部分完全打压掉,哪怕其他地方都缩小,这些部门也要加强投入。”言外之意,面对寒冬,企业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练好内功,对研发体系、服务体系、营销体系等进行更为有效和规范的管控,从而涅槃重生。我想三星在宝贵“冬日”里为自己修炼的这套冬泳之道,核心内涵恐怕也就在于此。
  三星所书写的路径故事,让我很自然联想到了2008年那场因华尔街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特别是以几大国际投行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在风暴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的路径成长模式,与之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莫过于声名显赫的贝尔斯登。
  众所周知,贝尔斯登在华尔街上绝对可以算是家“经历过风雨”的老字号,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中,这家公司都安然无恙。作为美国第5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除了普通投资银行业务外,还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所有的美国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在债券市场一直以“聪明的交易者”著称,其抵押担保证券(MBS)交易业务规模在投资银行中名列前茅。
  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2007年初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出危机,波及抵押担保债券市场。贝尔斯登旗下两只投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基金规模大幅缩水,超过200亿美元的基金最终不值一文。这两只基金是美国次贷危机中最先倒掉的一批基金,贝尔斯登的噩梦也从此开始。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化,贝尔斯登的麻烦和蒙受的损失都越来越大,此时的贝尔斯登,想到的不是断臂自救,而是试图与其他机构合作——抱团取暖力图暂渡难关(当年11月,贝尔斯登宣布,拟与中国的中信证券交叉持股,并整合双方亚洲业务)。然而,信贷危机发生后,很多客户怀疑贝尔斯登的资产状况,纷纷从贝尔斯登撤资,抱团取暖的效用瞬间消失殆尽。从2008年3月初开始,整个状况事情开始进一步恶化。信用危机引发了挤兑和融资困难,贝尔斯登的170亿美元现金被迅速抽干。现实的严酷使贝尔斯登不得不向美国联邦政府求助。最终,美联储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仅仅三天后,摩根大通正式完成了收购贝尔斯登的工作,这也是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美联储第一次向非商业银行提供应急资金。从贝尔斯登垮台后仅一年时间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导致一个又一个金融帝国大厦被推翻,华尔街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巨头们的轰然倒塌带给人们无比的震撼,也带来无尽的思考。
  面对危机,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概念,就是从政府到企业,从学者到官员,都在大谈特谈团结一心,抱团取暖的话题,以为只要大家简单捆绑到一起,就能够共同度过难关,迎来新生,其实不然。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突飞猛进,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却是亘古不变的。单纯抱团取暖未必能取到暖,要御寒还是必须靠自身过硬的实力,三星与贝尔斯登的故事,给了我们太深刻的启迪。亦如中粮集团掌门人宁高宁所言:“(危机面前)有些企业认为应该抱团取暖,其实抱团不抱团改善不了任何问题。企业自身好不好是第一位的。企业投资的标准是一样的,市场管理、技术等能力,有了就可以,没有的话怎么样都不行,这和抱团不抱团没有关系。”
  事实上,修炼冬泳也好,抱团取暖也罢,二者看似方向是一致的,但其内涵却有天壤之别。为取暖而抱的团,其关注焦点在于维持企业生存,暂时度过难关;为发展而练就的能耐,其关注焦点则在于通过自身技能的改善与提升,从而获取更好的出路和机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能抱团的未必是真朋友,会冬泳的绝对是实力派。这是两种内涵截然不同的成长路径。如果说冬泳是一种值得倡导的理念的话,那么,抱团则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投机而已。用这种理念来指导企业的行为,则企业能学会在任何经营环境中,找寻到适合于自身成长的方式;拿这种投机来蛊惑企业的发展,则企业即便逃过了一劫,最终仍难逃出局的下场。
  危机时代,生存之道,真心希望我们的企业都能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冬泳高手,而不要演变成只是为了苟延残喘、投机取巧的抱团专家。

文/江南雨